在线配资炒股选 工业“优等生”频摘文艺桂冠_海安_文化_卓牧
□ 本报记者 王世停 丁宏波在线配资炒股选
3月29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的2025工业经济年度会议在海安召开。同一天,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在南通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特别点赞海安浓厚文学氛围:“光一个海安,就出了那么多作家!”
经济建设快马加鞭,文化事业红红火火,海安高质量发展的“双面绣”令人艳羡——去年,海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20.9亿元,在江苏长江以北县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与此同时,《滨江警事》(第1部)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成为全国三部获此殊荣的网络文学作品之一;舞蹈《青墩玉影》入选“荷花奖”终评,实现了全省县级地区历史性突破。
不仅如此,海安作为全国第十个荣膺“中国文学之乡”的城市,先后涌现出夏坚勇、吴义勤、何平3位鲁迅文学奖得主以及刘旭东、汪政、丁捷等一大批知名作家。截至目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协会的海安籍会员有近70人,加入海安市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协会的会员近200人。一县之域而文华璀璨,在当代中国文坛极具辨识度。
海安文化的殷厚“家底”,离不开源远流长的青墩文化、雄厚的基础教育实力,以及里下河水乡的人文滋养,更源于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动文艺创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创作人才众多、优秀作品众多、获奖作品众多的“百花齐放”良好局面。
展开剩余61%“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海安市委书记谭真打了个比方:建设“文化强市”就好比构筑一座现代化“文化大厦”,“大厦”的“底座”是基础文化设施,“主体”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屋顶”则是名人名作。只有底座坚实、主体活跃,才能长出“看得见”的繁花和硕果。
先看“底座”:走进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佳山书馆,周末和节假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尽享亲子阅读时光。目前,海安累计建成图书馆总分馆18个、城市书房5家、文化馆总分馆1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1个。遍布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这座城市处处氤氲书香。泛书房、海迅集团等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文化公益事业,建起慧源夜校、魏建功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再看“主体”:青墩遗址博物馆常年游客如织,人们在此触摸五千年江海文明。近年来,海安发力青墩题材文艺创作,舞蹈《青墩玉影》就是将“考古学者”与“出土玉器”相结合,打造海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4月1日,2025上海时装周迎来了一场东华大学与江苏华艺集团校企合作人才孵化作品秀。在华艺等文化龙头企业带动下,去年海安文化产业营收增幅20%,新增规上文化企业近30家……时至今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成海安建设“文化强市”的最大底气。
文艺作品不但出彩,更“出圈”。在海安,一年一度的群众文艺创作节(剧)目会演坚持一办就是41年。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黎峰说,各区镇、部门的原创节目同台竞技,通过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文艺人才,选拔了一批高品质的优秀文艺作品。
每年设立1500万元专项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资金,专列100万元奖励专项资金、10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文艺精品生产,连续颁发11届“青墩文学艺术奖”,扶持文学作品60多件……海安市市长赵男男说,将更加注重以文兴业、以文聚力,不断推动人文与经济相融共荣,努力以文化“软实力”涵养发展“硬支撑”。
耐人寻味的是在线配资炒股选,获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后,面对很多地方抛来的橄榄枝,《滨江警事》作者卓牧闲不为所动,选择留在海安。在卓牧闲、暗魔师、顾小白、隔壁江叔叔等37名网络作家带领下,海安网络文学声名鹊起,30余部正能量网络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海安是教育之乡,滋养了我的文学基因,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卓牧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