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配资 杨宗:难忘十五年共青团工作的峥嵘岁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个人配资,只要有人提起“共青团”三个字,我就倍感亲切,兴奋不已。也许是十五年共青团系统工作的经历,让我对那段峥嵘岁月至今难以释怀。
今年是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一下又勾起了我对那段岁月的怀念。我曾在共青团报刊工作十五年,那里留下了我很多的回忆。我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因为浓浓的情意、深深的感恩,一直常驻心间。
发行百万的《山西青年》
1975年10月,我到团省委报到,筹办《山西青年》杂志。当时,《山西青年》可谓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当时,一同调来的还有王大高、王新民、赵政民、宋富盛、蔡军、张健民、王岑忠、刘秀峰、黄冰东、宋跃武、王玉峰等同仁。
新的《山西青年》杂志于1976年5月正式创刊出版时,第一期正式发行数为15600本,可谓少得可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路正西被调任团省委书记之后,很重视《山西青年》杂志的建设,先对山西青年社的领导班子作了调整,任命杨长青担任总编,我担任副总编,还把原来的老总编肖三也调回来协助,把山西青年社的老人杨小池、王伟、沈润祥等也调了回来。班子齐了,人马强了,办刊的力量大大提高了,《山西青年》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
在全体同志不懈的努力下,《山西青年》的发行量呈直线上升态势,由原来的二三万本发展到四五万、七八万、二十余万本,到1981年,《山西青年》创办刊授大学之后,《山西青年》杂志的发行量突飞猛进突破了100万本,引起业界轰动,创下省城新闻期刊发行量新高。
从1978年开始,多地杂志社专程派人来《山西青年》参观访问。1979年9月,首次“全国地方青年报刊研讨会”在广州白云宾馆隆重召开,我有幸参加。发言之后,时任《中国青年报》总编钟沛璋对我的发言特别感兴趣。会议刚刚结束,他就从3楼的会议室来到我住的房间,追问了解《山西青年》的发展情况。通过参加这次会议,我和《山西青年》在全国青年报刊界“崭露头角”,也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开创教育界的奇迹
1980年10月,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我访问了日本,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那时候,山西出国的人特少,据说1980年全省3000多万人中只有20余人出国访问。所以我回国后,省城不少工厂、企业、学校邀请我去作访日报告。记得我在太钢作报告结束后,一大帮青年工人围着我从四楼一边往下走,一边问这问那。有一名青年对我说,人家外国能办“汽车大学”“火车大学”,咱们能不能也办一个什么大学呢?
太钢青年工人的话启发了我,是呀,咱们手里没有汽车、没有火车,但有一本《山西青年》杂志呀?就这样,创办一所杂志大学的想法就在我脑海里形成。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一下子得到了全社同志的支持,更得到了时任分管全省教育工作的副省长王中青的支持,当即答应担任刊授大学校长。后经团省委和青年社同仁的艰辛奋斗,闻名遐迩的“刊授大学”终于在1981年1月正式创建并开始招生。
所谓刊授大学,就是利用《山西青年》杂志,在每期杂志上开设专栏,刊登每月学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期末开卷考试,有条件的地方开设线下辅导课。经过四年学习考试和毕业论文合格后(委托各地高校代考),发给毕业证书。学费是每年3元,连同书费20多元。教学大纲在杂志上刊出,随教材一并寄到学生手中,还有很多我们自己编印的参考教材和必读书籍。
当时,许多人都没大学文凭,国家鼓励自学成才,所以,那时的学生都不分年龄,只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这是真实的想法。很多年轻人自从读了刊大后,有了计划,青春的路上有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还给每个学生印发了刊授大学学员证,绿色封皮,里边有四个学年或是八个学期的期末考试考核空白栏,让学生自己粘贴学校的考试证明。
刊授大学招生,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报名者“井喷”。邮局每天送来的报名信有一麻袋、两麻袋,最多一天竟然达到二三十麻袋,直接到青年路山西青年社门口报名的人排成一条长龙,其场面极为壮观感人。从1月到5月,全国报名上刊大的超过了50万人,其中不仅有中国人,还有11个国家的外国人要求报名上刊大。
没有围墙的“刊授大学”
报名上刊大的大多数是青壮年,也有地方的省长、市长,部队的司令、政委,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宋德福,就是第一批报名上刊大的人。刊大更是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支持,团省委更是全力以赴。历任团省委书记路正西、张维庆、崔光祖、樊荣枝等都兼任过刊授大学副校长。
刊授大学的事更是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团中央多任书记的关心支持。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听了刊大的汇报后,欣然写下“刊授大学,前途远大”八个大字予以鼓励支持。我也因此被选为出席共青团十一大的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等的集体接见。1984年,刊授教育被国务院总理写进了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同年12月,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授予刊授大学“青年自学工作先进单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把刊大的创办说成是“一个民族的觉醒”。
刊授大学的创办,顺应了时代潮流。著名作家、童话大王郑渊洁,当年也是刊大学员。还有很多明星如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著名老演员秦怡等,也成为刊大学员。受其影响,全国先后办起了100多所刊授党校、刊授团校、刊授经贸大学、刊授农校等。
2012年5月,刊授大学又被正式写进了由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编著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0年》一书中。
40年的刊大“知识情怀”
从1981年开始,写给刊大的信件就堆积如山,其中很多是给我个人的,每年超过3000封,复信的任务很重,除了在刊物上公开答复外,还专门找了认真、文笔好的罗加、白玉柱等复信。我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回复三封信,无论出差坐火车、飞机或是开会,都要尽力抽出时间回信,每年起码回复1000封以上。
由于刊授大学仅仅给学员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考试又是开卷考,学习效果不得而知,文凭质量不能保证,当时的国家教委认为既然是大学,就应该按大学教育的方式来管理和考试,不能这样办大学。随后,又出现了电大和函授等成人高校教育方式,因此学员纷纷转学,刊大在办了三期后就偃旗息鼓了,但当年还是有少数人坚持学完了四年刊大课程,并拿到了结业证书。那些没有放弃的人曾表示,目的不在于文凭,而是想真正学点儿知识。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的理财观念已从过去的“保本为先”转变为“风险认知下的资产增值”,转而去寻求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如债券基金,银行理财,储蓄保险等。来自机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银行理财规模已接近30万亿元。而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也成为用户“搬家”转移的一大主流阵地。据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平台上的稳健低波动理财产品池“京东金库+”,就在6月份迎来新高峰,新用户同比增长43%,总申购金额同比增长超46%。
如今,40余年过去了,全国高校云集,上大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但当年,刊大却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在那个渴望知识的年代,刊大就像是一种希望,点燃了青年人的“知识情怀”,对很多人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是一种追求、一种执着的象征。对于“学习者”来说,刊大开启了他们有计划的自学之路,锚定一个目标,朝着一个方向一路走下去。
虽然刊大已成为历史,但刊大的精神却影响着一代代的青年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40余年前,时代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也给了我们梦想成真的光明前景。今天,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有理想、有担当,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创新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
作为一名曾经在共青团战线上工作过的老同志,希望山西的青年一代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杨宗个人配资,曾任山西青年社常务副总编,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山西省政协党组成员、常委、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中华合作时报》首任总编辑,全国第一所刊授大学创始人。)
发布于:天津市